過去一個月,支付巨頭們都做了什麼?

撰文:Sleepy.txt

編輯:Kaori

如果你最近一個月沒有關注支付行業,那麼可能錯過了一些重要的新聞。

9 月 29 日,Stripe 和 OpenAI 聯合宣佈,ChatGPT 用戶可以直接在聊天窗口裡購物,不再需要跳轉到商家網站。第二天,Visa 推出穩定幣預充值試點,允許金融機構用 USDC 和 EURC 進行跨境結算。又過了一天,Stripe 再度出手,發佈名為「Open Issuance」的平臺,讓任何企業都能發行自己的穩定幣。

10 月 9 日,市場又傳出消息,Mastercard 和 Coinbase 正在競購穩定幣基礎設施公司 BVNK,報價在 15 到 25 億美元之間。而就在去年 12 月,這家公司的估值還只有 7.5 億美元。

這還只是冰山一角,如果把時間線拉長到整個 9 月,你會發現 Mastercard、Google、Visa、Stripe 幾乎在同一時間窗口內,集中發佈了各自在 AI 支付和穩定幣領域的重大動作。

關鍵新聞事件回顧

讓我們先完整回顧一下這一個月的關鍵事件。

一個月內,九個重磅新聞,這種密集程度在支付行業是罕見的。更重要的是這些新聞並非孤立的產品發佈,它們相互呼應,層層遞進。

誰來為 AI 代理立法

當 AI 代理開始代替人類發起支付時,真正棘手的難題便浮出水面——誰來授權,誰來負責,又該如何防止 AI 在幻覺中完成一筆錯誤交易?

傳統支付系統建立在一個簡單的前提上,那就是人類會親自點擊購買按鈕。但當這個前提被打破時,整個授權與問責機制都必須重新設計。

Stripe 和 OpenAI 的答案是「Shared Payment Tokens」,簡稱 SPT。這是一種新的支付原語,允許 AI 代理代用戶發起支付,但無法接觸到用戶的真實賬戶或銀行卡信息。每個 SPT 都被限定在特定商家和購物車總額範圍內,既賦予 AI 足夠的支付權限,又保護了用戶的隱私與安全。

Stripe 促進交易,應用欺詐檢測並實時執行代幣控制|圖源:Stripe

ChatGPT 的即時結賬功能正是基於這項技術,用戶已經能在聊天中直接購買 Etsy 上的商品。很快,這項功能還會拓展到 Shopify 的商家,包括 Glossier、Vuori、Spanx、SKIMS 等品牌。

Google 選擇了另一條路徑。它提出 AP2 協議,使用三種可驗證數字憑證:Intent Mandate、Cart Mandate 和 Payment Mandate。Intent Mandate 定義用戶授權代理購買的條件;Cart Mandate 是用戶對特定購物車的加密簽名授權;Payment Mandate 則向支付網絡和發行方發出信號,表明這是一筆由 AI 代理參與的交易。

這套機制提供了細顆粒度的控制與可追溯的審計線索。Google 強調,AP2 是一個開放協議,是 A2A 與 Model Context Protocol 的擴展,不屬於任何單一公司。

Mastercard 的策略則更顯務實。「Agent Pay」並不強調技術革新,它的核心價值在於兼容性。Mastercard 正在與 Stripe、Google、以及 Ant International 的 Antom 等多個平臺合作,確保其支付網絡能夠無縫接入主流 AI 代理生態。

三種協議幾乎在同一時間推出。它們試圖解決同一個問題,卻走著完全不同的路徑。Stripe 選擇先佔領場景,再推廣標準;Google 則先立標準,再吸引應用;Mastercard 不求主導,但求不缺席。

歷史早已反覆證明,誰掌握標準,誰就掌握未來。這場關於協議的較量,正在悄然決定 AI 商業時代的權力版圖。

穩定幣的水電煤爭奪戰

穩定幣的交易量早已超過 Visa 和 Mastercard 兩大支付巨頭的總和。這個數字讓整個行業重新警覺,穩定幣不再是加密世界的實驗品,而正在成為全球金融體系的底層設施。而隨著 AI 代理支付的興起,這個趨勢被進一步放大。

AI 代理需要的是一種全天候、即時結算、低成本、可編程的支付方式。傳統銀行電匯動輒需要幾天時間,跨境支付還要經過多層中間機構。穩定幣幾乎天然契合這種需求,幾秒鐘完成結算,費用極低,還能與智能合約結合,執行複雜的支付邏輯。

Google 的 AP2 協議已經明確將穩定幣作為主要支付手段。在他們的設計裡,穩定幣是 AI 代理之間的通用語言,既具備數字吞吐量,又保持貨幣穩定性。

傳統支付巨頭選擇了不同的應對策略。

Visa 推出了穩定幣預充值試點,允許金融機構用 USDC 和 EURC 為 Visa Direct 賬戶充值。換句話說,穩定幣不再是 Visa 體系外的競爭者,而是被吸收進網絡內部。Visa 產品負責人 Mark Nelsen 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表示,全球支付系統的底層軟件極難重建,把穩定幣技術整合進現有流程,是更現實的路徑。

Stripe 的 Open Issuance 走得更激進。這個平臺不僅支持穩定幣支付,還允許任何企業發行自己的穩定幣,更關鍵的是,企業可以分享儲備金帶來的收益。

過去,Circle 和 Tether 等發行商會把用戶存入的美元投資於國債等低風險資產,收益全部歸自己所有。Stripe 打破了這個格局,讓發行者與企業共享收益。

Stripe 總裁 William Gaybrick 認為,監管框架的逐步清晰,使企業進入穩定幣領域的門檻大幅降低。他預計未來會出現數十甚至上百種企業穩定幣。Open Issuance 支持多條鏈,包括 Ethereum、Solana,以及 Stripe 自研的 Tempo 區塊鏈。

而 BVNK 的競購戰則揭示了穩定幣基礎設施的真正價值。

這家成立於 2021 年的公司,專注於幫助企業在穩定幣與法幣之間實現無縫轉換,擁有廣泛的銀行合作關係和多地金融牌照,累計處理交易超過 200 億美元。

去年 12 月,BVNK 的估值還只有 7.5 億美元。不到一年,估值躍升至 15 至 25 億美元。Mastercard 和 Coinbase 都在爭奪這家公司,Visa 和花旗則以投資的方式參與其中。

BVNK 創始人 從左至右:Chris Harmse, Jesse Hemson-Struthers, and Donald Jackson|圖源:BVNK

BVNK 的意義在於它搭起了橋樑,一邊是傳統法幣體系,一邊是快速擴張的穩定幣網絡。在 AI 支付的語境下,這種橋樑的價值被重新定義。誰掌握它誰就擁有了新舊金融系統之間的關鍵通道。

對 Mastercard 而言,收購 BVNK 意味著可以迅速補齊穩定幣基礎設施,避免在新一輪技術浪潮中被邊緣化。對 Coinbase 而言,這是一次戰略擴張的機會,從交易所走向更廣闊的支付領域,去構建一個屬於加密世界的 Stripe。

BVNK 估值的飆升,折射出市場對穩定幣基礎設施的重新定價。在 AI 支付的時代,這些公司扮演的角色,就像傳統金融體系中的清算行,它們處理的不只是交易,更是價值流動的底層管道。

流量入口的爭奪

協議和基礎設施是軍備,但真正的戰場在應用層。誰能讓用戶習慣在 AI 平臺上完成購物,誰就握住了未來商業的咽喉。

ChatGPT 的即時結賬是一個里程碑事件。這是 AI 代理支付從概念到現實的第一槍。用戶可以在與 ChatGPT 的對話中直接購買 Etsy 上的商品,整個過程無需跳轉到商家網站。Stripe 提供支付基礎設施,OpenAI 提供流量入口,兩者的結合創造了一個全新的購物體驗。

用戶、ChatGPT、商家和支付處理器之間的交互|圖源:ChatGPT

這個功能很快會擴展到 Shopify 的商家,Glossier、Vuori、Spanx、SKIMS 等品牌已經準備接入。Sam Altman 說,這是 AI Commerce 的起點。

Google 也在加快動作。它宣佈將在未來幾個月擴展 AI Mode 的購物界面,加入價格跟蹤和直接購買功能。用戶能在 AI Mode 中瀏覽、比較、下單,交易最終通過 Google Pay 完成。

Perplexity 同樣不甘落後。這家 AI 搜索引擎推出「Buy with Pro」功能,與 PayPal 合作,讓用戶可以在聊天界面中直接結賬。它還集成了 Firmly.ai,一個讓商家輕鬆接入的平臺後臺。

BCG 在 10 月 6 日發佈的報告中披露了一組關鍵數據。2025 年 7 月,來自 GenAI 瀏覽器和聊天服務的美國零售網站流量同比增長了 4700%。這些用戶的行為也與傳統訪客不同,他們在網站上花費的時間多 32%,瀏覽的頁面多 10%,跳出率低 27%。

更關鍵的是,他們抵達網站時,往往已經處於購買決策的後半程。Adobe 的數據進一步印證了這一點,超過一半的消費者預計將在 2025 年底前使用 AI 助手進行購物。

流量入口正在改寫。過去,人們通過搜索引擎或直接訪問進入電商網站;現在,AI 平臺正成為新的入口。當消費者習慣在 ChatGPT 或 Google AI Mode 裡完成購物,零售商的官網可能正逐漸失去意義。

這種變化的影響是深遠的。品牌花了數十年建立的直接客戶關係,可能被 AI 平臺重新接管。消費者的行為數據與交易記錄,也將不再屬於零售商,而是匯入 AI 的數據庫中。

一場關於規則的戰爭

過去一個月,我們見證了支付巨頭在三條戰線上的全面出擊。

在協議層,Stripe 的 ACP、Google 的 AP2、Mastercard 的 Agent Pay,都在爭奪一個核心命題:誰來為 AI 代理制定規則。這些協議界定了 AI 代理如何發起支付、如何授權、如何被問責。掌握了協議,就掌握了 AI Commerce 時代的話語權。

在基礎設施層,Visa 的穩定幣試點、Stripe 的 Open Issuance、以及圍繞 BVNK 的競購戰,則在搶答另一道題:誰能掌控價值流動的管道。穩定幣的交易量已超越傳統支付網絡,它正成為 AI 代理支付的首選工具。誰擁有穩定幣基礎設施,誰就擁有新時代的清算權與鑄幣權。

在應用層,ChatGPT 的即時結賬、Google 的 AI Mode,則在角逐最後一道關口:誰能成為新的流量入口。當用戶開始習慣在 AI 平臺上完成購物,零售商的官網和品牌入口,正在被悄悄取代。流量的轉移,意味著商業權力的轉移。

這些看似分散的動作,實則指向同一個目標:在 AI 代理成為新型消費者的時刻,重新定義商業運行的底層規則。

這是一場關於權力的重組,從人到代理,從品牌到算法,從支付網絡到穩定幣基礎設施。每一次技術革命,都會帶來權力版圖的重新繪製,AI 支付也不例外。

而在這場戰爭裡,最值得關注的,或許不是誰能贏,而是誰會被排除在外。

BVNK 的估值在不到一年內翻了三倍,這個信號再清楚不過。市場正在重新定價整個支付生態鏈。那些還在觀望的企業,可能會發現自己已經錯過了入場的窗口。

過去一個月發生的事情,並不是變革的起點,而是加速的開始。監管的輪廓已成型,技術的能力已成熟,市場的需求已顯現。接下來剩下的,只是執行與競爭。

新的商業秩序正在成形,而那些還沒意識到自己位置已被改變的企業,將在這場秩序重建中付出代價。

查看原文
3,408
0
本頁面內容由第三方提供。除非另有說明,OKX 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也不對此類材料主張任何版權。該內容僅供參考,並不代表 OKX 觀點,不作為任何形式的認可,也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購買或出售數字資產的招攬。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況下,此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準確或不一致。請閱讀鏈接文章,瞭解更多詳情和信息。OKX 不對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負責。包含穩定幣、NFTs 等在內的數字資產涉及較高程度的風險,其價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